表面涂层的附着力是衡量涂层质量的关键指标,不同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场景,可全面评估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强度。 划格法是常用的定性测试方法,适用于涂膜厚度不超过 50μm 的场合。使用划格器在涂层表面划出相互垂直的网格,网格数量通常为 100 个(10×10),划格深度需直达基材。随后用软毛刷沿网格对角线方向各刷五次,再贴上胶带并迅速撕下,观察涂层脱落情况。根据涂层脱落面积评级,0 级表示无脱落
表面氧化处理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手段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,以提升其耐腐蚀性、耐磨性和装饰性,常见方法各具特点。 化学氧化法操作简便,将金属工件浸入特定化学溶液中,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化膜。例如,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氧化常用铬酸盐溶液,在常温下即可进行,形成的氧化膜薄且多孔,能吸附染料,常用于装饰性处理,如家具上的铝合金配件,经染色后可呈现多样色彩。该方法成本低、效率高,但氧化膜厚度有限,防护性能
钣金楼梯扶手是建筑楼梯的关键安全部件,需满足GB 50352-2019《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》中“扶手高度≥900mm(住宅)/1050mm(公共建筑)”“扶手直径30-50mm”等要求,同时兼顾美观与安装便捷性。 结构形式与材料选择 1. 常见类型 落地式扶手:立柱直接固定于楼梯踏步或地面,适用于宽度≥1100mm的楼梯,立柱间距≤1500mm,底部设≥80mm高踢脚板。 墙装式
钣金防护网是利用钣金加工技术制作的防护性部件,主要用于隔离、防护和通风,在工业生产、建筑施工、交通运输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其通过规则或不规则的孔洞设计,既能有效阻挡人员、物体的意外闯入,又能保证空气流通和视线通透。 钣金防护网的材料选择注重强度、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。一般采用钢板、铝板等金属材料,其中钢板防护网强度高,适用于承受较大冲击力的场所,如工厂车间的设备防护、建筑工地的外围防护;
钣金压条在钣金结构中起着固定、压紧和密封的关键作用,广泛应用于建筑、机械、电气设备等多个领域。它通过施加压力,将部件固定在正确位置,防止部件松动、位移,同时还能在缝隙处起到密封防尘、防水的效果。 钣金压条的材料选择与具体使用场景密切相关。在建筑领域,用于门窗密封的压条多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,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候性,能够紧密贴合门窗缝隙,有效阻挡风雨和灰尘;而在机械制造中,为保证足够
钣金包边条是钣金加工中用于边缘处理的重要部件,其核心功能在于保护钣金件边缘、提升外观质感与增强结构强度。在实际应用中,钣金件边缘通常较为锋利,不仅容易划伤操作人员,还可能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受到磕碰损伤,而包边条的使用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。 从材料选择来看,钣金包边条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、铝合金、镀锌钢板等。不锈钢包边条具备出色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,适用于户外设备、食品加工设备等对耐腐蚀
表面贴膜作为快速实现表面装饰、保护功能的手段,其材质特性与施工工艺直接影响最终效果。常见贴膜材质包括聚氯乙烯(PVC)、聚氨酯(PU)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(PET)等,各有其适用场景与施工要点。 PVC 贴膜成本低、柔韧性好,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与耐磨性,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、汽车内饰改色。但 PVC 材质在高温下易释放有害物质,环保性较差。施工时需注意控制环境温度,15 - 25℃为最佳施工
表面激光处理利用高能量密度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,实现表面改性、切割、焊接等加工,但加工精度易受设备参数、工艺控制及材料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,需通过系统优化实现精准加工。 激光参数的精确调控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基础。激光功率直接影响材料的熔化与蒸发程度,过高功率易导致热影响区扩大、加工尺寸超差;过低则无法完成预定加工。例如,在激光切割 0.5mm 不锈钢薄板时,功率需控制在 100 - 200W
表面防腐蚀处理是延长材料使用寿命、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关键技术,常见方法包括涂层防护、电镀、热喷涂、化学转化膜等,每种方法在原理、性能及适用场景上各有优劣。 涂层防护是应用最广泛的防腐蚀手段,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油漆、粉末涂料等有机涂层形成隔离层。其中,油漆涂层施工简便、成本低,适用于大型构件如桥梁、船舶,但耐候性较差,需定期维护;粉末涂料则利用静电喷涂技术,经高温固化后形成致密涂层,具有优异